
從夏天到秋天
從湘江到黃浦江
出發地,來自同一個地方
株洲高新區
株洲高新區
延續夏季攻勢的經驗和成果,主動出擊,這次,株洲高新區將目光瞄準了長三角地區。
早在8月初,秋季攻勢先遣隊先期赴長三角進行考察調研,并帶來一份調研報告。對以上海為軸心的產業布局、企業發展現狀等進行深入調研,讓我們有的放矢的去實現招引預期目標,以從容冷靜的定力,交出有“勢”又有“質”的有力答卷。
十里不同天,產業分布亦是如此。
從湘江到黃浦江,此次秋季攻勢,株洲高新區把邀約發往長三角地區,為何要這么選?
長三角地區
此次先遣隊8月1日至4日,8月17日至21日,分兩批進行了先期考察。
經濟活躍、思想開放,這是先遣隊調研長三角地區后的第一感受。作為全國經濟壓倉石,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,無論是產業發展高度、創新能力的強度、市場主體的活躍度,都呈現出及其蓬勃的態勢。
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的60%, 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占全國的1/3, 汽車產量占全國的1/4, 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38%…… 近日,新華社公布的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數據里,我們不難發現,長三角的汽車制造、生物醫藥等諸多產業與高新區的產業布局,有著諸多同類項。
有較好的產業匹配度,先遣隊的調研報告,不約而同的提到這個問題。在先遣隊通過商協會拜訪、企業考察中了解到,長三角地區,在汽車制造、通用航空、生物醫藥、硬質合金等方面,與高新區有鮮明的共性。
北汽株洲分公司自動化生產線
以新能源汽車為例,作為高新區諸多產業體系中最突出的板塊,當前,高新區擁有300多家核心部件、零部件、檢驗檢測等上下游配套企業,涵蓋新能源乘用車、商用車、專用車3大類別的產品能力,讓株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星光熠熠。面向新的發展階段,制造業的轉型升級,迫切需要“聚焦、裂變、創新、升級、品牌”十字方針發力,發揮產業協作配套的力量,讓產業鏈都“大河有水小河滿”。
兩者之間的產業互補性非常強,再加上京滬高鐵、京港澳高速等大動脈將高新區與長三角緊密聯系在一起。
這也告訴我們,擁有了產業匹配度和交通優勢,如何發力長三角,高新區仍有潛力可挖,如何通過招商秋季攻勢,找到更優產業匹配度,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。
在新一輪的產業競跑中,圍繞產業鏈上下游的項目招引,是布局第一環。招商秋季攻勢如何實現預期目標?思路是第一關。
“放開手腳,以更開放多元的思維看待企業項目。”先遣隊在通過先后兩次實地考察上海、南京、蘇州、無錫、常州、杭州等地后,在調研報告里得出這樣的結論。
踩準趨勢、有的放矢,才具備真正的一戰之力。
株洲鉆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
此次,秋季攻勢先遣隊結合了高新區的產業特點,收集了長三角三類500強企業、央企、上市企業等名單,重點對于高新區產業匹配度較高的汽車制造、通用航空、生物醫藥、硬質合金等產業項目及數字經濟、平臺經濟、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產業布局情況進行分析,明確重點招引對象、目標方向和重點區域。
他們認為,對于長三角的經濟活躍、思想開放這一特性,在圍繞汽車制造、通用航空、生物醫藥、硬質合金等產業進行產業鏈招商、以商招商等工作之外,還可以依據長三角的發展特點,加大數字經濟、總部經濟、資本和基金的力度。
蘇州工業園區
因地制宜,“一盤棋”全力布局。以蘇州為核心的蘇南地區產業項目招商,以上海為中心的資本招商,成為秋季攻勢的招商重點。
為何要如此選擇?以產業招商項目為例,在先遣隊看來,蘇南地區無論是在企業項目資源、產業匹配度、高新區龍頭企業的供應鏈企業來說,都具有非常大的潛力。“我們能有針對性的滿足蘇南企業在市場、政策、營商環境等方面的需求,更能借助頭部企業力量,加大項目招引成功率。”高新區經濟合作局副局長魯賢君介紹。
確定好主攻方向后,此次先遣隊還提出了這樣一個感受——對于創新型企業、孵化成長性企業轉移的可能性思考。
這是從自身需求出發,各取所需尋求互利共贏。隊員們一致認為,株洲高新區所具備制造業發達、交通便利、創新能力強、市場活力足等諸多特點,帶來了最大底氣和最強信心,也期待著與企業有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。
動力谷自主創新園
招商“秋季攻勢”,蓄勢待發。
責編:王珈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